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膝髁在词典中的解释

膝髁

拼音xī kē

注音ㄒㄧ ㄎㄜ

繁体

基本解释

  • 膝盖。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鲁迅 《彷徨·示众》:“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临危时,能够抱头鼠窜,急忙逃跑。

详细解释

  • 膝髁一词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濮人告于吴曰:‘臣闻君之有臣也,而不知其贤与否,将必以臣为贤。’吴王曰:‘何如?’对曰:‘君将以臣为贤,臣以君为贤。’吴王曰:‘何故?’对曰:‘人之齿骨,膝髁之间,皆同也。’”意思是人的骨头和牙齿都是一样的,没有贤与不贤之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成语“膝髁”,用来形容人在危险面前,不分贤与不贤,都会临阵脱逃。

使用场景

  • 膝髁这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不管贤与不贤,都会选择逃避。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关键时刻背离责任,不敢面对困难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一段对话,讲述了一个濮人告诉吴王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认识到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管贤与不贤,都会在危险面前选择逃避。

成语结构

  • 膝髁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膝髁逃跑,从来不敢正面面对。2. 这个领导在危机时刻展现了膝髁的一面,让大家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膝髁”这个成语与逃跑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双膝发软,像骨头断了一样,然后转身逃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逃避、背离责任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推卸责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蜘蛛时,我立刻膝髁逃跑了。2. 初中生:面对考试失败,他选择了膝髁逃避,没有勇敢面对。3. 高中生:她在团队项目中总是膝髁,不敢承担责任。4. 大学生:他在面对挑战时,展现了膝髁的一面,让大家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拆字解意

膝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