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放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fàngkǒu

放口

拼音fàng kǒu

注音ㄈㄤˋ ㄎ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恣意而言。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郭公忠恕》:“放口忤无鬚,何门求造膝。”

基本含义

  • 指停止责备或训斥,放过对方。

详细解释

  • 放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放”和“口”两个字组成。放指停止,口指责备或训斥。放口的含义是停止责备或训斥对方,宽容对方的过错或错误。

使用场景

  • 放口常用于形容在责备或训斥对方之后,停止对对方的指责或惩罚,给予对方宽容和原谅。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家庭、教育、工作等各个领域。

故事起源

  • 放口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子的学者,他曾经在楚国的国都讲学。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顽皮的学生,这个学生一直不守纪律,不认真听讲。荀子对他非常生气,准备训斥他一顿。但是这个学生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荀子道歉,并承诺以后会改正自己的行为。荀子看到学生的悔过之心,决定放过他,不再训斥他。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放口”来形容停止责备或训斥对方,给予对方宽容和原谅。

成语结构

  • 放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放”是动词,表示停止;“口”是名词,表示责备或训斥的口头言辞。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严厉批评,但最后还是放口了,给予了学生改正的机会。2. 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批评,但也放口了,希望孩子能够吸取教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放口与停止责备或训斥的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正要开口责备对方,但突然停下来,放过了对方,给予了宽容和原谅。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放口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放口相关的成语,如“开口”、“闭口”等。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例句,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犯错的时候,放口了,给了我改正的机会。2. 初中生:虽然爸爸生气了,但最后还是放口了,原谅了我的过错。3. 高中生:老师批评了我的不认真学习,但也放口了,希望我能够努力提高。

拆字解意

放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