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险畏在词典中的解释
xiǎnwèi

险畏

拼音xiǎn wèi

注音ㄒㄧㄢˇ 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险阻可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

基本含义

  • 对危险心存畏惧

详细解释

  • 险畏是指对危险或困难心生恐惧和戒备之情。它强调人们在面对危险时应该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轻易冒险行事。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险恶环境或困难任务持谨慎态度,不敢轻易尝试。

故事起源

  • 成语“险畏”来源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官员,他在一次狩猎活动中,看到一只虎在山间飞奔,他立刻感到十分害怕,脚步踉跄,不敢前行。后来,李斯被秦始皇任命为丞相,但他在处理政务时过于谨慎,不敢轻易采取决策,因此被人们称为“险畏之臣”。

成语结构

  • 险畏是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形容词“险”表示危险,动词“畏”表示畏惧。

例句

  • 1. 他对险恶的环境总是持有一种险畏的态度。2. 在面对挑战时,他没有险畏之心,勇往直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险畏”与“危险”和“畏惧”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时表现出畏惧和谨慎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险畏”相关的成语,如“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高空作业感到险畏,不敢爬上高楼。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时,他对数学题目感到险畏,因此没有好好复习。3. 高中生:她对参加辩论赛感到险畏,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对手的质疑。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他并没有险畏之心,勇敢地迎接挑战。

拆字解意

险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