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据梧在词典中的解释

据梧

拼音jù wú

注音ㄐㄨˋ 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靠着梧几。《庄子·齐物论》:“ 昭文 之鼓琴也, 师旷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 成玄英 疏:“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説,犹隐几者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荣期 见 郄超 俗情不淡,戏之曰:‘ 夷齐 巢许 ,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刘缩求述制旨义书》:“所赖昔经 陜 服,颇足良书,凭几据梧,静供游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诗之一:“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復散《幽经》。”
    (2).操琴。《庄子·齐物论》:“ 惠子 之据梧也。”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云:‘梧,琴也。’ 崔 云:‘琴瑟也。’” 明 徐渭 《览越篇》序:“便引吭而鸣,响溢於据梧扣竹之表。”

基本含义

  • 根据梧桐树,引申为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迹象判断。

详细解释

  • 据梧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迹象进行判断。梧桐树的叶子形状像鸟的羽毛,因此人们通过观察梧桐树的叶子来预测天气。据梧引申为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迹象进行判断,表达了根据已有的线索或迹象来推测结论的意思。

使用场景

  • 据梧可以用于各种判断和推测的场景,如预测天气、推测结果、判断事物的性质等等。同时,据梧也可以用于提醒人们在判断事物时要有依据、有根据。

故事起源

  • 据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位聪明的农民,他通过观察梧桐树的叶子形状来预测天气,准确无误。因此,人们开始使用“据梧”这个成语来形容根据事物的外在形象或迹象进行判断。

成语结构

  • 据梧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据梧判断,这次考试他一定能取得好成绩。2.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据梧下结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梧桐树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将梧桐树的叶子形状和鸟羽进行联想,然后想象一个人站在梧桐树下,根据树上的叶子形状来进行判断。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判断、推测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学习,如“凭空捏造”、“据理力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据梧判断,明天会下雨,所以我要带伞去学校。2. 初中生:老师据梧判断,下周我们会有一次考试,所以我们要好好复习。3. 高中生:据梧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A选项。4. 大学生:我们需要据梧来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而不是凭空猜测。

拆字解意

据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