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躐
拼音xiá liè
注音ㄒㄧㄚˊ ㄌ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连续不断貌。 汉 蔡邕 《青衣赋》:“明月昭昭,当我户扉。条风狎躐,吹予牀帷。”躐,一本作“ 猎 ”。参见“ 狎猎 ”。
基本含义
- 指对尊长或上级不恭敬,不尊重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狎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狎”表示亲近、熟悉,而“躐”则表示践踏、藐视。狎躐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于尊长或上级不恭敬,不尊重的行为。它强调了对权威的不敬,是一种不端之举。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长辈或上级不恭敬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尊重他人、不遵守规则的人。
故事起源
- 狎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公叔文子的人,他是鲁国的大臣,也是孔子的老师。有一次,公叔文子对鲁昭公进行了一次不敬的行为,他在鲁昭公的面前吹奏笙箫,以示自己的才华。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鲁昭公的不尊重,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狎躐。
成语结构
- 狎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狎”是动词,表示亲近、熟悉的意思;而“躐”是宾语,表示践踏、藐视的意思。
例句
- 1. 他竟然狎躐长辈,真是太不懂礼貌了。2. 这个员工对上司的指示狎躐不恭,应该受到严肃的处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化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踩在长辈或上级的脚上,表示对他们的不尊重和不敬。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来进一步了解狎躐这个成语的用法和背景。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不逊于席”、“不敬于宗”等,来扩大对于不尊重和不恭敬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狎躐老师的规定,不遵守课堂纪律。2. 初中生:他狎躐长辈,不尊重父母的意见。3. 高中生:他狎躐上级领导,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4. 大学生:他狎躐教授,对待学术研究不够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