遒雅
拼音qiú yǎ
注音ㄑㄧㄡˊ 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美好风雅;不粗鄙。《北史·魏任城王澄传》:“ 齐 庾蓽 来朝,见 澄 音韵遒雅,风仪秀逸。” 唐 权德舆 《唐故通议大夫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上柱国权公文集序》:“ 刘向 、 贾谊 论时政, 相如 、 子云 著赋颂,或閎侈巨丽,或博厚遒雅。”
基本含义
- 形容文艺或行为端庄、优雅。
详细解释
- 遒雅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或风格,意味着高贵、优雅、端庄。它强调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有品位和风度,展示出高尚的气质和修养。
使用场景
- 遒雅一词常用于描述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和行为举止等方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优雅、举止文雅,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精致和高雅。
故事起源
- 遒雅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年》中,原文为:“郑人以遒者见,曰:‘彼何遒也?’”意为“郑国的人看到了一个举止优雅的人,说:‘他是怎么优雅的呢?’”。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仪态和风度。
成语结构
- 遒雅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分别表示优雅和端庄之意。
例句
- 1. 她举止遒雅,让人忍不住对她产生敬意。2. 这幅画的线条遒雅,色彩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遒雅”两个字的发音与优雅、端庄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加深记忆印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遒雅的重视,以及相关的艺术形式和传统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舞姿遒雅动人,我也想学舞蹈。2. 初中生:他的作文写得遒雅大气,语言优美。3. 高中生:她的仪态遒雅,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4. 大学生:这幅画的线条遒雅,色彩和谐,展现了艺术家的才华。5. 成年人:他的穿着和举止都很遒雅,给人一种有教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