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蹴
拼音gē cù
注音ㄍㄜ ㄘ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蹲。 姚雪垠 《长夜》二一:“他退后几步,抱着枪向墙根一圪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康濯 《春种秋收·明暗约》:“ 老葛 也在他身旁圪蹴下来,他却转过身去,牙狠狠咬着那手指甲。”秧歌剧《夫妻识字》:“认字就不能欠账,你乍给老老实实地圪蹴到那搭认字去。”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艰难、步履蹒跚。
详细解释
- 圪蹴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圪指的是一种不平坦的地面,蹴指的是脚步的动作。圪蹴的意思是行走时因为地面不平而步履蹒跚,形容走路困难、艰难。
使用场景
- 圪蹴常用于形容行走困难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身体不好或者地势崎岖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事情进行得艰难或者进展缓慢。
故事起源
- 圪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三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据说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名叫圪蹴,他因为脚步蹒跚而得此绰号。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行走艰难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圪蹴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些圪蹴。2. 这个山路太陡峭了,我们走得很圪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圪蹴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块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步履蹒跚,感受到行走的困难。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行走、困难相关的成语,例如“步履维艰”、“蹒跚学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小明脚受伤了,走路圪蹴。初中生:这个项目进展太慢了,一直在圪蹴。高中生:他在山路上行走时因为地势崎岖,显得很圪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