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騃
拼音chī ái
注音ㄔㄧ 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痴呆。《三国志·魏志·明悼毛皇后传》:“ 嘉 ( 毛嘉 )本典虞车工,卒暴富贵。 明帝 令朝臣会其家饮宴,其容止举动甚蚩騃,语輒自谓‘侯身’,时人以为笑。”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愚昧、无知。
详细解释
- 蚩騃一词来源于《庄子·天下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名叫蚩騃的鸟,它生活在深山中,从来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一天,一只鸟飞到了蚩騃的窝边,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美妙和广阔。蚩騃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外面的世界只是虚幻的幻境,自己所处的深山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此,蚩騃被形容为固执己见、无知愚昧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外界知识、见识狭窄,固执己见的人。也可用于形容某些事物的无知、愚昧程度。
故事起源
- 《庄子·天下篇》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现代科技一窍不通,真是个蚩騃。2. 这个人太蚩騃了,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蚩騃想象成一个生活在深山中的鸟,从未见过外面世界的形象来记忆。同时,可以和“愚昧”、“无知”等词语进行联想。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庄子》了解更多关于蚩騃的故事和寓言。此外,还可以学习和掌握其他形容愚昧、无知的成语,如“愚不可及”、“目光短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愿意学习新知识,真是个蚩騃。2. 初中生:他对世界观察不够,思维太蚩騃了。3. 高中生:有些人对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真是蚩騃至极。4. 大学生: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太肤浅了,简直是个蚩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