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
拼音gǔ zi
注音ㄍㄨˇ ㄗ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骨子 gǔzi
[frame;ribs] 物体中起支撑作用的架子
扇骨子
伞骨子
反义词
面子
英文翻译
1.frame; ribs
详细解释
(1).物体内起支撑作用的架子。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墙壁》:“用木条纵横作槅,如围屏之骨子然。”如:伞骨子。
(2).比喻事物中起主要作用,事物赖以成立、存在的主体或基本要素。《朱子语类》卷八十:“或问《诗》‘六义’注‘三经、三纬’之説。曰:‘“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 黄远庸 《虚三级省制案之轮廓》:“此案共分四种:一曰,地方行政编制法……四曰,道自治草案,其骨子在地方行政编制法。” 鲁迅 《书信集·致刘炜明》:“他们只将文章大删一通,删得连骨子也没有。”
(3).比喻实质或内里。《朱子语类》卷六五:“只是皮不好,骨子却好。”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三四:“平心静气地说,‘表面和骨子脱节’的政治情况下(即表面上尽管说得天花乱坠,而骨子里却是另一回事),就是‘明令公布’了,还不只是一纸具文,有何实效?”
(4).比喻言辞中所包含的强有力的或讥讽或不满的内容。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二)》:“﹝ 安娜 ﹞低首下心地说得很娓婉,但幸好也还有些骨子在那里面。”
(5).犹兀自。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红娘 覷了吃地笑,俺骨子不曾移动脚,这急性的郎君三休饭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见 红娘 通报,有人唤门。僕使阶前忙应喏,骨子气喘不迭,满面征尘。”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质特点或性格。
详细解释
- 成语“骨子”是由“骨”和“子”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骨”指的是人体的骨骼,也可以引申为人的本质特点;“子”是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后缀。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质特点或性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根本的东西。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态度或价值观。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正直、坚定、忠诚等品质,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的顽固、刻板等不良特点。
故事起源
- 成语“骨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金瓶梅》一书中。在这本小说中,有一个人物叫做西门庆,他是一个富商,但却有着贪婪、残忍的本性。他的骨子里就是邪恶的东西,无论外表如何,都无法改变他的本质。后来,人们通过这个故事,将“骨子”这个词语引申为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质特点或性格。
成语结构
- 主语 + 是 + 骨子 + 宾语
例句
- 1. 他骨子里是个乐观向上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她骨子里是个善良的人,总是乐于助人。3. 这个人骨子里是个懦弱的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骨子”比喻为一个人的骨骼,表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质特点或性格。可以将其与“骨头”联系起来,骨头是一个人身体的基础和支撑,而“骨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根本的东西。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骨子”相关的成语,如“骨肉”和“骨瘦如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骨子里是个勇敢的人,敢于面对困难。2. 初中生:他骨子里是个聪明的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3. 高中生:她骨子里是个独立的人,从小就有很强的自理能力。4. 大学生:他骨子里是个正直的人,从不做违法的事情。5. 成年人:他骨子里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始终如一地遵守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