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笇
拼音diào suàn
注音ㄉㄧㄠˋ ㄙ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调度,计算。笇,,同“ 算 ”。语本《史记·吴王濞列传》:“上方与 鼂错 调兵笇军食。” 清 吴汝纶 《弓斐安墓表》:“法皆自定,欂櫨枅桷瓴甓之属,先事商功度用,调笇既具,召匠杇赋之役,不失尺寸累黍。”
基本含义
- 指调解纠纷,解决矛盾。
详细解释
- 调笇是指通过调解来解决纷争和矛盾。其中,“调”指调解、调停,“笇”指竹箅子。竹箅子是古代用来分隔争端双方的工具,调解人使用竹箅子来调解纠纷,使双方达成和解。
使用场景
- 调笇常用于形容人们通过调解、协商解决争端和矛盾的情景。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一个叫做鲁班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家具。有一次,有两个人为了一块地争执不下,最终找到了鲁班请他做调解。鲁班拿出一把竹箅子,将地分成两半,让两个人各自选择一半。结果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好的一半,纷争得到了解决。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调笇”来形容通过调解解决争端的情景。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们因为一块地争执不下,最终找到了鲁班请他调笇。2.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调笇,解决矛盾,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调笇”与“调解”进行联想,同时想象调解人使用竹箅子来分隔争端双方,使双方达成和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调和”、“调停”等,以扩展对调解和解决矛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经常调笇我们之间的小矛盾,让我们和睦相处。初中生:班里出现了纠纷,我们找到了班主任请他调笇。高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调笇活动,让同学们学会通过沟通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