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壅
拼音jué yōng
注音ㄐㄩㄝˊ ㄩㄥ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决壅”。1.除去水道的壅塞。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疏流似剪纸,决壅如裂帛。”
(2).消除壅蔽。 三国 魏 桓范 《政要论·决壅》:“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决壅之务在於进下,进下之道在於博听。”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今年秋宪副 张公 始来,决壅疏塞,剔蠧振坠。”
基本含义
- 指堵塞的情况被破除,通畅无阻。
详细解释
- 形容原本阻塞的情况被打破,畅通无阻。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原本阻塞的事物被解决,恢复正常状态,常用于描述交通、河流等场景。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决壅溺。”原指解除阻塞河道的堰坝,使水流通畅。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解决各种阻塞问题的意思。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经过努力,终于决壅了交通堵塞的问题。2. 这次会议决壅了以往的争议,让大家达成了共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决”字的意思是解决,而“壅”字的意思是堵塞,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决壅”的意思,表示解决堵塞的问题。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畅通无阻”、“疏通”等,以扩大对此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决壅了学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2. 初中生:这个项目的推进,决壅了过去一直困扰我们的技术难题。3.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医疗体系得到了决壅,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