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葛
拼音yě gě
注音ㄧㄜˇ ㄍㄜ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钩吻。常绿灌木,缠绕茎。根、茎、叶有剧毒。也叫葫蔓藤、断肠草、大茶药。 汉 王充 《论衡·言毒》:“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食之凑懣,颇多杀人。” 唐 罗隐 《宿纪南驿》诗:“不知 无忌 姦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此草虽名野葛,非葛根之野者也…… 广 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黏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 滇 人谓之火把花,因其花红而性热如火也。 岳州 谓之黄藤。”
英文翻译
1.【医】 Pueraria thunbergiana auct. non Benth.; toxicodendron
基本含义
- 指人行为无拘无束,不拘小节,不受约束。
详细解释
- 野葛是由“野”和“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野”表示自然的、不受人为约束的状态,“葛”指的是一种蔓生植物。野葛比喻人行为放纵,不受拘束,不拘小节,不受约束。
使用场景
- 野葛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态度放纵,不受拘束、束缚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规章制度不遵守,自由散漫的行为,也可以形容某人不拘小节,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
故事起源
- 成语“野葛”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野葛生于野,宜宜于野;生于郊,宜宜于郊;生于城,宜宜于城。”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野葛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后来,人们将野葛作为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放纵,不受拘束的状态。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其中“野”为形容词,表示自然的、不受人为约束的状态;“葛”为名词,指一种蔓生植物。
例句
- 1. 他是个野葛,从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2. 这个孩子太野葛了,不拘小节,不受约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野葛”联想成一片蔓生的野地,其中的葛藤随意蔓延,不受任何约束,代表着人行为的放纵和不受拘束。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放之四海而皆准”、“马马虎虎”等,来扩展对于人行为的不同形容和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野葛,从不按照老师的规定完成作业。2. 初中生:他的行为太野葛了,经常违反学校的纪律。3. 高中生:她是个野葛,对学习不上心,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4. 大学生:他的生活方式很野葛,不拘小节,不受约束。5. 成年人:他是个野葛,对工作不负责任,经常请假不按时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