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塘上曲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gshàng

塘上曲

拼音táng shàng qǔ

注音ㄊㄤˊ ㄕㄤˋ ㄑ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作《塘上行》。 南朝 齐 谢朓 《咏蒲》诗:“所悲《塘上》曲,遂鑠黄金躯。”

基本含义

  • 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评论、描绘或判断。

详细解释

  • 塘上曲原指在塘边观察鱼儿游动的曲子,后泛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评论、描绘或判断。成语“塘上曲”多用来形容诗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评论。

使用场景

  • 塘上曲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评论,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人物、事件的描述和评价。

故事起源

  • 塘上曲最早出现在唐代刘禹锡的《塘上曲》一诗中。诗中描绘了塘边的景色和鱼儿的游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思考。

成语结构

  • 塘上曲的结构为“塘”、“上”和“曲”,其中“塘”是名词,表示水塘;“上”是介词,表示在上面;“曲”是名词,表示曲子。

例句

  • 1. 他的诗歌总是能够以塘上曲的方式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美丽。2. 这篇文章用塘上曲的手法,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塘上曲”与塘边的景色和鱼儿的游动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然景物描写相关的成语,如“山清水秀”、“花好月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的塘边,塘上曲唱起来,鸟儿都跟着欢快地飞舞。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用塘上曲的方式写一篇描写秋天的作文。3. 高中生:他的诗歌总是能够以塘上曲的方式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美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拆字解意

塘上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