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隅
拼音zhì yú
注音ㄓㄧˋ ㄧㄩ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偏执一端。《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赞》:“举端自理,滞隅则失。” 李贤 注:“滞隅谓偏执一隅也。”
基本含义
- 滞留在一个狭小的角落中,不能自由行动。
详细解释
- 滞隅指被困在狭小的地方,无法自由行动。比喻处境困难,无法摆脱困境。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某种困境中无法自拔,或者表示某个地方狭小拥挤,无法顺利通过。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被困在一个瓮中,无法自由展翅飞翔。这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于困境和束缚的思考,后来就有了成语“滞隅”。
成语结构
- 滞隅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滞”表示困住、停滞,而“隅”表示角落。
例句
- 1. 他因为缺乏经验,陷入了工作的滞隅。2. 这个小镇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一直处于经济滞隅状态。3. 在这个狭小的办公室里,我感到自己像是被困在滞隅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困境”、“束缚”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困境、束缚相关的成语,如“束手无策”、“进退维谷”等,帮助扩展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因为害羞,总是滞隅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敢与同学交流。2. 初中生:考试前夜,他才发现自己还有好多知识没复习,陷入了滞隅的状态。3. 高中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一直滞隅在考取大学的梦想之外。4. 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他感到自己滞隅在找工作的漫漫长路上。5. 成年人:工作中的重重困难让他感到自己陷入了滞隅的状态,需要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