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韦舃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ituō

韦舃

拼音wéi tuō

注音ㄨㄟˊ ㄊ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古代一种木底的皮靴。《宋书·礼志五》:“主簿祭酒,中单韦舃并备,令史以下,唯著玄衣。”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没有丝毫的瑕疵。

详细解释

  • 韦舃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舃,韦也。”意为韦布,指的是经纬交错,织物丝丝相连的样子。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没有一点儿瑕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夸奖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庄,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韦舃的大夫。他以品行高尚、行为端正而闻名于世。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没有丝毫的瑕疵。

成语结构

  • 主体词“韦舃”是一个名词,表示一个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没有丝毫的瑕疵。

例句

  • 1. 他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真是韦舃一般。2. 这位老师言行举止都非常韦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韦舃”与“织物丝丝相连”进行联想,表示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没有一点儿瑕疵。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品高尚的成语,如“德才兼备”、“品行端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小明在班级里是个韦舃,他的行为举止都很好。2. 初中生:我爷爷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家的韦舃,他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3. 高中生:这位演员不仅演技出色,而且为人韦舃,深受观众的喜爱。

拆字解意

韦舃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