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圪垯
拼音yú mù gē dā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yú mù gē dà ㄧㄩˊ ㄇㄨˋ ㄍㄜ ㄉㄚˋ
榆木圪垯(榆木圪墶)
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 葛洛 《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 榆木疙瘩 ”。《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罗心刚 :‘ 老夏 ?你认识?’ 夏雨 :‘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思维迟钝,不聪明。
详细解释
- 榆木是一种硬质木材,圪垯是指土堆。榆木圪垯形容人的思维迟钝、反应迟缓,好像脑袋里塞满了硬木头,思维僵硬,不灵活。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不敏捷的情况。可以用来调侃朋友或同事,但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气,避免冒犯他人。
故事起源
- 榆木圪垯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榆木圪垯这个词语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榆木的质地坚硬,土堆的形状呈现出直角,引申出了思维迟钝的比喻。
成语结构
- 榆木圪垯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榆木表示思维迟钝,圪垯表示僵硬不灵活。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
例句
- 1. 他虽然很勤奋,但是思维太榆木圪垯了,总是慢半拍。2. 这个学生虽然用功,但是在思维上还有点榆木圪垯,需要多加培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榆木的硬质和圪垯形状,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脑袋被榆木填满,思维僵硬,像一个圪垯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思维灵活度相关的成语,如“聪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等,来进一步丰富对思维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维好像是榆木圪垯一样,总是慢慢吞吞的。2. 初中生:我不喜欢和思维榆木圪垯的同学一起合作,效率太低。3. 高中生:他的思维太榆木圪垯了,经常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解。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灵活的思维,而不是榆木圪垯一样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