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骨碌子在词典中的解释

骨碌子

拼音gū lù zǐ

注音ㄍㄨ ㄌㄨˋ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方言。跟头。 梁斌 《红旗谱》一:“﹝ 朱老巩 ﹞一巴掌把铜匠打了个大骨碌子,滚在地上。”

基本含义

  • 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详细解释

  • 骨碌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连续快速滚动或转动的动作。它通常表示某种运动或行动连续不断、快速进行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连续、迅速的动作,比如:骨碌子滚下楼梯、骨碌子滚下山坡等。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迅速、敏捷,比如:他骨碌子一下就站了起来。

故事起源

  • 骨碌子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形象生动的动作而形成的。

成语结构

  • 骨碌子是由“骨碌”和“子”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骨碌”表示滚动、转动的动作,“子”是一个虚词,用来作词尾。

例句

  • 1. 他骨碌子一下就从床上滚到了地上。2. 小猫追着球骨碌子地滚了过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球或者物体在地上连续快速滚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速度、连续动作相关的成语,比如“连续不断”、“飞快如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把滑板骨碌子一下滑下了斜坡。2. 初中生:他骨碌子一下就把书包扔到了床上。3. 高中生:她骨碌子一下从床上爬起来,准备去上学。

拆字解意

骨碌子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