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脔
拼音sān luán
注音ㄙㄢ ㄌ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即三臡。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三臠甘口,七菹愜目。”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心肠狠毒,没有一点仁慈和同情心。
详细解释
- 三脔是指人的内脏,包括心、肝、肺。成语“三脔”形容一个人的心肠狠毒,没有一点仁慈和同情心。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情毫不留情,对别人冷酷无情。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南朝宋朝的一位宰相范阳公。范阳公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他对待人民非常无情,心肠狠毒。人们为了形容他的残忍,就用“三脔”来形容他的心肠。
成语结构
- 三脔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心肠。
例句
- 1. 他心狠手辣,简直是个三脔的恶人。2. 这个人对待别人从来没有一点同情心,真是个三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脔”与心脏、肝脏、肺脏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内脏都是黑色的,表示他心肠狠毒。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人心肠的成语,如“心黑手辣”、“毒辣无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小动物非常残忍,简直是个三脔的坏人。2. 初中生:她对班上的同学总是捉弄,真是个三脔的女生。3. 高中生: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真是个三脔的人。4. 大学生:这个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有点三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