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书
拼音cūn xiào shū
注音ㄘㄨㄣ ㄒㄧㄠ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乡村的儒生。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滑稽》:“有村校书,年已七十,方买妾饌客。 东坡 杖藜相过,村校书喜,延坐其东,起为寿,且乞诗。”
基本含义
- 指在农村小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也指教育程度较低的人。
详细解释
- 村校书是由“村”、“校”和“书”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村”指农村,表示地方偏僻、条件简陋;“校”指学校,表示教育机构;“书”指教科书,表示学习的内容。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农村小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也暗示了教育程度较低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农村教育的条件较差,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知识水平有限,文化程度较低。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农村的教育状况。在过去,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小学的教科书也比城市的学校简陋。因此,“村校书”成为了形容农村教育条件和水平的象征。
成语结构
- 村校书由三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例句
- 1. 他的知识水平很有限,就像一本村校书。2. 农村的教育条件很差,孩子们只能读村校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村校书”这个成语与农村教育的条件和水平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在农村的小学中,拿着一本简陋的教科书在课堂上学习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村校书”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乡的小学使用的教科书就是村校书。2. 初中生: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他们只能用村校书学习。3. 高中生: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他们接触的都是村校书。4. 大学生:我们需要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改善农村学生的村校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