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蝮蜟在词典中的解释

蝮蜟

拼音fù yù

注音ㄈㄨˋ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蝉的幼虫或蝉蜕。《广雅·释虫》:“蝮蜟,蜕也。” 王念孙 疏证:“《论衡·论死篇》云:‘蝉之未蜕也,为復育。已蜕也,去復育之体,更为蝉之形。’復育,与蝮蜟同。蝉之未蜕,则未蜕者为蝮蜟,及其已蜕,则所蜕者为蝮蜟,故以蝮蜟为蜕也。”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字林》“蝮蜟”:“蝮蜟,蝉皮也,犹蛣蜣。 颐煊 案,《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下句作‘犹蛣蜣变为蝉也’,此脱‘变为蝉也’四字。”

基本含义

  • 指心机深沉、狡诈奸险的人。

详细解释

  • 蝮蜟是一种毒蛇,常常躲在草丛中潜伏,等待猎物靠近后突然袭击。因此,“蝮蜟”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狡诈奸险的人,他们常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用来指称那些心机深沉、狡诈奸险的人。可以在描述某个人的行为或性格时使用,表达对其不信任或警惕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蝮蜟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蝮蛇与马》,讲述了一只蝮蛇伪装成马的故事。故事中,蝮蛇为了接近马,伪装成马的形状,企图伤害马。然而,聪明的马通过观察蝮蛇的细节发现了它的真实身份,最终成功逃脱了蝮蛇的袭击。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蝮蜟”,用来形容心机深沉、狡诈奸险的人。

成语结构

  • 蝮蜟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蝮”和“蜟”。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蝮蜟,千万要小心。2. 这个人总是玩弄别人的心思,真是个蝮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蝮蛇潜伏在草丛中,等待猎物靠近后突然袭击,用它的毒牙咬伤猎物。将这个形象与心机深沉、狡诈奸险的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你还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成语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个蝮蜟,他老是偷看别人的试卷。2. 初中生:她表面上对我很友好,但我知道她是个蝮蜟,我不会轻易相信她。3. 高中生:他的心思太深了,真是个蝮蜟,我们得小心应对。4. 大学生:在职场上,遇到了很多蝮蜟,要学会保护自己。

拆字解意

蝮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