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投竿在词典中的解释
tóugān

投竿

拼音tóu gān

注音ㄊㄡˊ ㄍ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庄子·外物》:“ 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 ,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胡不学投竿之术,自取盈车。” 清 陈梦雷 《雨夜泊桐庐》诗:“投竿堪寄兴,何事嘆飘蓬。”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 吕尚 钓于 渭 滨, 周文王 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 汉 郅恽 曾从 郑次都 隐于 弋阳山 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昔 伊尹 輟耕, 郅惲 投竿,思致君於 有虞 ,济蒸人於涂炭。”《隋书·炀帝纪上》:“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唐 李商隐 《崔处士》诗:“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基本含义

  • 指放弃,不再追求。

详细解释

  • 投竿一词源于古代钓鱼活动。在钓鱼时,钓者会将鱼竿投入水中,等待鱼儿上钩。当钓者认为没有希望或已经得到满意的收获时,就会放弃继续钓鱼,将鱼竿收回。因此,投竿成语表示主动放弃,不再追求某件事物或目标。

使用场景

  • 投竿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放弃追求某个目标或放弃某项活动。也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故事起源

  • 关于投竿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钓鱼文化,人们在钓鱼时常常会遇到放弃或继续的抉择,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投竿为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投”和名词“竿”组成。

例句

  • 1. 他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最终选择了投竿。2. 她曾经努力追求过音乐梦想,但现在已经投竿从商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投竿与钓鱼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钓者在钓鱼时,当他觉得没有希望或已经得到满意的收获时,他会投竿放弃,不再追求。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放弃、追求相关的成语,如“舍近求远”、“得鱼忘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习画画的时候遇到困难,但我不会投竿,我会继续努力。2. 初中生:他曾经是足球队的一员,但因为受伤不能继续踢球,只能投竿了。3. 高中生:在面对升学压力时,有些同学选择了投竿,不再追求高分。

拆字解意

投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