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镂
拼音cān lòu
注音ㄘㄢ ㄌ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参漏 ”。三孔。《竹书纪年》卷上:“﹝ 帝禹 ﹞母曰 脩己 ……背剖而生 禹 於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鏤。”《淮南子·脩务训》:“ 禹 耳参漏,是谓大通。” 高诱 注:“参,三;漏,穴也。”《宋书·符瑞志上》:“﹝ 禹 ﹞虎鼻大口,两耳参鏤。”
基本含义
- 指参与其中,一同琢磨。
详细解释
- 参镂是由“参”和“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指参与其中,加入其中的意思;“镂”指琢磨,思索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与他人一同思考问题,共同探讨。
使用场景
- 参镂常用于形容多人共同研究、思考、讨论问题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学术研究团队、工作组、学习小组等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场合。
故事起源
- 参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陈寔传》中。陈寔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也经常与其他文人共同讨论文学和政治问题。有一次,陈寔与一位朋友一同琢磨一篇文章,讨论了很长时间。后来,陈寔的朋友惊讶地说:“我们一同参与其中,共同琢磨,真是参镂之益啊!”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多人共同思考问题的场景。
成语结构
- 动宾短语。
例句
- 1. 我们一同参镂,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难题。2. 学术研究需要多人参镂,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参”和“镂”两个字形象化地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参与到一个琢磨的过程中,共同思考问题,就像一起参与镂刻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参”和“镂”字的成语,如“参差不齐”、“参商”等,了解其用法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一起参镂,找到了更多的答案。2. 初中生:老师鼓励我们参镂,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不同角度。3. 高中生:在学术研究中,多人参镂可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4. 大学生:参与学术讨论,共同参镂,可以促进自己的学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