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儒生在词典中的解释
shēng

儒生

拼音rú shēng

注音ㄖㄨˊ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
    [构成]
    偏正式:儒(生
    [例句]
    后来泛指读书人。这是个穷困潦倒的儒生。(作宾语)

详细解释

  • ◎ 儒生 rúshēng
    [Confucian scholar]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云间有儒生 莫后光见之。——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之降 汉 ,从儒生弟子百餘人。” 汉 王充 《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列子·周穆王》:“ 鲁 有儒生,自媒能治之。” 唐 元结 《寄源休》诗:“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 郁达夫 《读陈孝威<上罗斯福总统书>后感》诗:“儒生未必全无用,纸上谈兵笔有神。”

基本含义

  • 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

详细解释

  • 儒生一词源自儒家学说,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生即是指具备儒家思想、修养和学问的人。儒生不仅有高深的学问,还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使用场景

  • 儒生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具备儒家学问和品德的人,特别是在讨论学术、修养和道德方面的话题时。

故事起源

  • 儒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用于形容具备儒家学问的人。后来,这个词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形容具备儒家思想和修养的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儒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儒”是指儒家学问,“生”是指人。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含义。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儒生,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德高尚。2. 这位教授是一位儒生,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儒家的精神。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儒家学说相关的关键词进行联想记忆,比如“儒家学问”、“修养”等。同时,可以将“儒生”与具备儒家思想和学问的人进行联系,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对儒家学说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儒生,为社会做出贡献。2. 初中生:他在学校里是一位儒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为人正直。3. 高中生:作为一名儒生,我应该以身作则,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儒生,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