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鼓筝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ēng

鼓筝

拼音gǔ zhēng

注音ㄍㄨˇ ㄓ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1).弹筝。《后汉书·吕布传》:“ 布 疑其图己,乃使人鼓筝於帐中,潜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书·列女传·樊彦琛妻魏》:“ 彦琛 卒,值 徐敬业 难,陷兵中。闻其知音,令鼓筝。”
    (2).草名。又名结缕。贴地蔓生,根如线相结。《尔雅·释草》“傅,横目” 晋 郭璞 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忘忧 长乐 ,桃杷鼓筝。”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才艺或技能高超。

详细解释

  • 鼓筝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乐器“筝”,它是一种弹拨乐器,有着悠扬的音乐声。而“鼓筝”这个成语则用来形容人的才艺或技能非常高超,就像弹奏筝一样娴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或描述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非凡才华,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组织在某个领域的卓越表现。

故事起源

  • 关于“鼓筝”这个成语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可以推测它的起源与古代筝乐的发展有关。在古代,筝是一种很受重视的乐器,能够弹奏筝的人被视为才艺出众的人。因此,人们将才艺高超的人比喻为鼓筝。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鼓”和“筝”。

例句

  • 1. 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非常高,可以说是鼓筝之才。2. 这个团队在技术领域的表现真是鼓筝之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鼓筝”这个成语与古代的筝乐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弹奏筝的时候,技艺非常高超,音乐声悠扬动听,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记住“鼓筝”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乐器筝,以及筝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历史。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鼓瑟相应”、“琴棋书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弹奏钢琴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她是鼓筝之才。2. 初中生:他在编程方面的才华非常出众,可以说是计算机领域的鼓筝之才。3. 高中生:这个画家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他的作品真是鼓筝之作。4. 大学生:这个团队在科研领域的成果真是令人惊叹,他们是科研界的鼓筝之才。

拆字解意

鼓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