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奰
拼音xū bì
注音ㄒㄩ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蓄怒。 唐 元结 《元谟》:“继者先杀而后淫,乃深刑长暴,酷罚恣虐,暴虐日肆,其下须奰。”
基本含义
- 形容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详细解释
- 须奰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须指的是必须,奰指的是急迫。须奰的意思是事情非常紧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应和决断。
使用场景
- 须奰通常用于形容事情紧急,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比如,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处理时,可以使用须奰来形容。
故事起源
- 须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公子无恤得知晋国的军队即将进攻,非常紧急,于是他立即采取了防备措施。由于他的及时行动,成功地阻止了晋国的进攻。后来人们就用“须奰”来形容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应和决断。
成语结构
- 须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须是第三声,奰是第四声。
例句
- 1. 事情已经到了须奰的地步,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2. 遇到紧急情况时,他总是能够须奰应对,做出正确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须奰这个成语与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反应和决断联想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面对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行动,然后用须奰来形容这种情况。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相关的成语,如须臾、急如星火等,可以帮助丰富词汇量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须奰逃生。2. 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真是太须奰了。3. 高中生:在紧急情况下,领导需要做出须奰的决策。4. 大学生:面试时,要能够须奰应对各种问题,展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