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异
拼音sǒng yì
注音ㄙㄨㄙˇ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惊奇。耸,通“ 悚 ”。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相国 郑公 肃 ,实公舅也,一见耸异,命子约为师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 秦 朝柏忽復一枝再荣,殿中有记当时奏图叹赏之语,私相耸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道远 以事纠罢,朝士耸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宋 修《太平广记》成,又置不颁布,絶少流传,故后来偶见其本,仿以为文,世人輒大耸异,以为奇絶矣。”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奇特、非常惊异。
详细解释
- 耸异是指事物非常奇特、出人意料,让人感到非常惊异和吃惊。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非常奇特、非常惊异的事物或现象。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幅画的构思非常独特,一首音乐的旋律非常奇异等。
故事起源
- 耸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耸而不中道,飞而不中巢。”意思是说,高耸的树木并不一定是道路的中央,飞翔的鸟儿也不一定会停在巢中。这里的“耸而不中道”形容的是树木的高耸,而“飞而不中巢”形容的是鸟儿的飞翔。后来,人们将这种非常奇特、非常惊异的现象用成语“耸异”来形容。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幅画的构思太耸异了,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念。2. 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让人感到耸异,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耸异”与“高耸的树木和飞翔的鸟儿”联系起来,想象一下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有多么奇特和惊异。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奇特、惊异相关的成语,如“匪夷所思”、“异想天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耸异的动物,它有着奇怪的颜色和形状。2. 初中生:这个魔术师的表演真是太耸异了,我完全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剧情非常耸异,每个转折点都让人猝不及防。4. 大学生及以上:这篇小说的结局真是耸异,作者完全颠覆了读者的预期。希望以上关于“耸异”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