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荒
拼音yì huāng
注音ㄧˋ ㄏㄨㄤ
繁体
基本解释
逸豫荒怠。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西人相告,无敢逸荒。”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顺民心、减税科,应天心、絶逸荒,端的是普天下尊圣皇。”
基本含义
- 指逍遥自在、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
详细解释
- 逸指逍遥自在,荒指放纵不羁。逸荒形容人生活放荡不羁,不拘束于世俗规范,过着自由奔放的生活。
使用场景
- 逸荒一词多用于描述文人墨客或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举止不拘小节,不受约束。
故事起源
- 逸荒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庄子在书中描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即逍遥自在、放荡不羁的境界。
成语结构
- 逸荒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但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含义。
例句
- 1. 他过着逸荒的生活,不受世俗的约束。2. 这个诗人的作品充满了逸荒的情调,充满了自由奔放的生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逸荒这个成语。可以将逸荒联想为一个人在荒野中自由奔跑的场景,表示逍遥自在、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探讨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自由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长大后过逸荒的生活,不受束缚。2. 初中生:他的行为举止很逸荒,总是不拘小节。3. 高中生:他的诗歌充满了逸荒的情调,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4. 大学生:我希望能过一种逸荒的生活,不受世俗的约束,追求内心的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