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贰相在词典中的解释
èrxiāng

贰相

拼音èr xiāng

注音ㄦˋ ㄒㄧㄤ

繁体

基本解释

  • 副相。 宋 楼钥 《文华阁待制杨公行状》:“仍言海舶不可径造都下,贰相 王公 淮 、 梁公 克家 是其言。”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态度、言行反复无常,没有定见。

详细解释

  • 贰相指一个人的态度、言行反复无常,没有定见。贰是数字“二”的古称,相指态度、言行。贰相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反复无常,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见。

使用场景

  • 贰相常用于批评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没有坚定的立场,容易随风倒。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态度反复无常,没有定见。

故事起源

  • 贰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五十六·李斯列传》中。当时的秦朝宰相李斯在政治上表现得非常谨慎,不敢有任何决断和主见。有一次,李斯在朝廷上对秦始皇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皇帝质问他:“你是不是在说相反的话?”李斯回答:“不是相反的话,而是贰相。”从此,“贰相”成为了形容一个人态度反复无常,没有定见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贰相不定,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观点。2. 这个人贰相得很,昨天说好,今天又改变主意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贰相”想象成一个人在左右摇摆,没有定见的样子。可以通过这个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的态度和言行相关的成语,如“口是心非”、“朝三暮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今天说喜欢蓝色,明天又说喜欢红色,真是贰相得很!2. 初中生:我同桌对学习总是贰相不定,一会儿说要努力,一会儿又不想学了。3. 高中生:这位政治家在选举前后的言行贰相,让人难以信任他的承诺。

拆字解意

贰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