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洋洋
拼音lǎn yáng yáng
注音ㄌㄢˇ ㄧㄤˊ 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慵懒貌;精神不振貌。 巴金 《秋》一:“‘是,我去就是了。’ 觉新 懒洋洋地说。” 冰心 《三年》:“湖柳,被水熏的被风吹的也醉了,懒洋洋的不时刮起几丝长条来,又困倦的垂下了。”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周仆 哼了一声,拾起筷子懒洋洋地吃着。”
英文翻译
1.languid; listless; slouchingly
基本含义
- 形容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指人懒散无精打采,不爱动弹的样子。形容无精打采、懒散的态度、样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的状态、态度,特别是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懒散行为、无精打采的表情等。
故事起源
- 《红楼梦》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一笑懒媚千金钿,无端带紫双蛾转。”其中的“懒媚”形容贾宝玉的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后来,“懒媚”逐渐演变为“懒洋洋”,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 1. 他整天懒洋洋的,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动手做。2. 这个学生上课总是懒洋洋的,不听讲也不做笔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懒散无精打采的形象进行联想,将“懒洋洋”与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状态、态度相关的成语,如“无精打采”、“懒散无所事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感觉懒洋洋的,不想去上学。2. 初中生:考试前的几天,同学们都懒洋洋的,没有学习的动力。3. 高中生:他整天懒洋洋的,不思进取,将来肯定不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