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声
拼音shì shēng
注音ㄕㄧˋ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谓修饰言辞,花言巧语。《韩非子·有度》:“上用耳则下饰声。” 王焕镳 注:“犹言为巧言,使人主听不出真情。”
基本含义
- 用华丽的言辞掩盖真相或缺点。
详细解释
- 饰声是由“饰”和“声”两个词组成的,意为用华丽的言辞来掩盖真相或缺点。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或事物通过粉饰太平的方式来掩盖真相,以达到欺骗或蒙蔽他人的目的。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做作的人,或者形容一些掩盖真相的言辞。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讽刺一个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揭露一个事件中虚假的宣传。
故事起源
- 饰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二十四年》。故事中,鲁国的哀公因为受到了晋国的侵略,而向齐国求援。齐国的相国晏婴答应了哀公的请求,但却不愿意真的派兵援助,于是他用一千名士兵装扮成士兵的样子,站在城门口,制造出一种齐国派兵援助鲁国的假象。当晋国的军队看到这一幕时,认为齐国派兵来支援鲁国,不敢进攻,最终哀公成功地保住了鲁国。这个故事中的饰声就是指齐国相国晏婴用假象掩盖真相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体成语是“饰声”,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用华丽的言辞来饰声,让人难以看清他真正的意图。2. 那个政治家常常用虚伪的言辞来饰声,让人们对他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3. 这个广告用夸张的宣传词来饰声,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饰声”这个成语与“华丽的言辞”、“掩盖真相”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华丽的言辞来掩盖真相的情景,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饰声相关的成语,比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以拓展词汇的广度和深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小明总是用华丽的言辞来饰声,让老师以为他做的作业很认真。2. 初中生:这个政治家经常用虚伪的言辞来饰声,让人们对他的承诺产生怀疑。3. 高中生:这个广告用夸张的宣传词来饰声,让人们误以为这是一款神奇的产品。4. 大学生:他的演讲充满了华丽的言辞,但却饰声了他对国家问题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