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馑
拼音è jǐn
注音ㄜˋ ㄐㄧ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饿死于道路。《文选·班彪<王命论>》:“夫饿饉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担石之畜。” 李善 注:“饉或为殣。 荀悦 曰:‘道瘞谓之殣也。’”
基本含义
- 指因饥荒而饿得只剩下稻草。
详细解释
- 饿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意思是因为饥荒而饿得只剩下稻草。它形容人们在饥荒时期,由于没有食物而饥饿得只能吃稻草充饥。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极度饥饿的状况,以及人们在困境中不得不采用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使用场景
- 饿馑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不得不吃草根、树皮等非常规食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不得不采取极端行动来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饿馑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饥荒的年头,人们饥饿得只剩下稻草。有一个人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把稻草煮熟了吃。这个故事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了成语“饿馑”。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饿”和“馑”。
例句
- 1. 在那个年代,人们曾经历过饿馑的苦难。2. 当时的饥荒使得人们陷入了饿馑的境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饿得只剩下稻草,用这个形象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饥荒”、“饥饿”等,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爷爷告诉我他小时候曾经历过饿馑的日子。2. 初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古代饥荒时期人们饿得只剩下稻草的故事,真是太可怕了。3. 高中生:在文学作品中,饿馑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