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藐视在词典中的解释
miǎoshì

藐视

拼音miǎo shì

注音ㄇㄧㄠˇ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轻视,小看。
    [构成]
    偏正式:藐〔视
    [例句]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作谓语)
    [反义]
    重视

近义词

  • 蔑视、鄙视、轻视、小看、轻蔑、鄙夷、漠视、渺视、看不起、看轻、忽视、歧视、敌视、亵渎、侮慢、无视

反义词

  • 重视、尊敬、尊重、看重

英文翻译

  • 1.despise; look down upon; treat with contempt

详细解释

  • ◎ 藐视 miǎoshì
    [despise;belittle;contemn;disdain;disregard;scorn;slight (look) down upon] 认为 [某种事物] 很卑贱、渺小、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它加以轻视,加以嘲笑
    我们不再藐视她了
    轻视。 宋 曾巩 《送孙颖贤》诗:“高谈消长才惊世,藐视公侯行出人。”《西游记》第四回:“这般藐视 老孙 ! 老孙 在那 花果山 ,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光战略上藐视敌人还不行,还要作到战术上重视敌人。”

基本含义

  • 藐视指的是看不起、轻视或不屑的态度。

详细解释

  • 藐视是指对于某人或某事物持有轻视或不屑的态度。它表示对他人或事物的不重视,不认可或不尊重。藐视通常是出于自大、傲慢或不尊重他人的心态而产生的。

使用场景

  • 藐视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一种观念、一种行为或一种事物持有不屑的态度。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不尊重,或者形容一个人对某种观念或行为不屑一顾。

故事起源

  • 关于藐视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文献中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古代文化中,藐视被视为一种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提及。

成语结构

  • 藐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藐”意为轻视或不屑,“视”意为看待或对待。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对他人或事物的轻视或不屑态度。

例句

  • 1. 他对我的工作态度非常藐视。2. 她藐视那些只追求金钱的人。3. 这个老板总是藐视员工的努力。

记忆技巧

  • 记忆“藐视”的方法可以是将其与轻视或不屑的态度联系起来。你可以想象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看着一个小小的物体,表示他对这个物体的轻视或不屑。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藐视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比如“鄙视”、“不屑一顾”等。这些成语都涉及到对他人或事物的轻视或不屑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藐视了我的新书,说它很无聊。2. 初中生:这个学生总是藐视老师的话,从不认真听讲。3. 高中生:他对我们班级的成绩感到藐视,觉得我们都不够优秀。4. 大学生:这个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要求感到藐视,认为它不够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