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蚤
拼音tí zǎo
注音ㄊㄧˊ ㄗ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蹄趾与脚爪。蚤,通“ 爪 ”。《墨子·非乐上》:“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因其羽毛以为衣裘,因其蹄蚤以为絝屨。” 毕沅 校注:“蚤即爪假音。”
基本含义
- 指蚤虱,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人物。
详细解释
- 成语“蹄蚤”是由“蹄”和“蚤”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蹄”指的是牛、马等动物的脚,表示坚硬有力;“蚤”指的是一种寄生虫,表示微小。合在一起,“蹄蚤”形象地比喻微小的事物或微不足道的人物。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事物或人。也可以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了不起却实际上无足轻重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天运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蚤虱想要爬上牛脚,结果却被牛一脚踢死的情景。这个故事形象地揭示了“蹄蚤”的含义。
成语结构
- 蹄蚤是由两个单字词组成的,构成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 1. 这个问题太微不足道了,简直就是蹄蚤一样。2.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是蹄蚤般的存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蹄蚤”形象地想象成一只小小的蚤虱爬在牛的脚上,表示微小不起眼的意思。通过动态的形象记忆,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蹄蚤”相关的成语,如“蚁穴虽小,溃之千里”、“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学校里是个蹄蚤,没人注意到我。2. 初中生:他只是个蹄蚤,没什么了不起的本事。3. 高中生: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太微不足道了,简直就是蹄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