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站
拼音hǎi dǐ dìzhèn zhà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海底地震站,是台湾拟建在宜兰头城外海45公里处海底2000米到3000米处的地震观测站,将由NEC协助细部设计、钢缆铺设及仪器安装,除了有地震仪外,还同时装设海啸仪,可将地震预警时间比现在提前10秒,海啸预警提前10分钟。
海底地震站-简介
由于台湾东部外海地震频繁,台湾气象部门规划建设台湾首座海底地震站。
海底地震站位置大约在宜兰头城外海45公里处,建设经费约需4亿元新台币。地震站大约装置在海底2000米到3000米,除了地震仪外,还将同时装设海啸仪。
海底地震站-建立背景
海啸一般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
台湾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郭铠纹说,台湾东北部陆地及外海地震特别多,也容易有较大规模的地震,除了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外,还与冲绳海槽的张裂有关。
现在台湾所有地震测站都在陆地上,虽也测得到外海地震,但时间较长,在海底设地震测站虽昂贵,但是可以扩大地震观测网,缩短地震信息传输时间,可争取更多时间避难。
海底地震站-优势
海底地震站由日本NEC公司得标,预计2011年启用,地震预警时间比现在可提前10秒,海啸预警提前10分钟。
郭铠纹说,今年底陆地上规模5以上的地震,加速型测站可在35秒内测得地震相关信息,外海地震测报时间至少多10秒以上,海底地震站启用后,东部外海地震预警时间至少提前10秒。
海底地震站-设施
海底地震测站位置大约在宜兰头城外海45公里处,经费约新台币4亿元,将由NEC协助细部设计、钢缆铺设及仪器安装。
这座海底地震站大约装置在海底2000米到3000米,除了有地震仪外,还同时装设海啸仪,估计海啸预警时间可提前10分钟;另有一些可测海底洋流与温度的科学仪器也将一并放置在地震站,未来相关信息提供洋界参考。郭铠纹说,海地地震站建置时间须避开东北季风与台风,最快建置及启用时间是2011年。
基本含义
- 比喻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能够稳定地承受压力和困难的地方或人。
详细解释
- 海底地震站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海底”、“地震”和“站”三个词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困难和压力环境下能够稳定承受的地方或人。就像海底地震站一样,能够在地震的冲击下保持稳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困难、压力或危机中表现出稳定、坚强的人或地方。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面对挑战时的表现,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机构在困境中的坚持和稳定。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智者预言了一次即将发生的大地震,他告诉当地人要建造一座坚固的地震站,以保护自己免受地震的影响。于是,人们在海底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地震站,并且在地震来临时成功地保护了他们。这个故事成为了海底地震站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成语“海底地震站”的结构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分别是“海底”、“地震”和“站”。
例句
- 1. 他在团队中扮演了一个海底地震站的角色,稳定地带领大家度过了困难时期。2. 这家公司就像一座海底地震站,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都能够稳定运营下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海底地震站”形象化,想象自己是一座坚固的地震站,能够在困难和压力的环境中稳定地承受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地震和地震站的相关知识,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海底地震站一样,稳定地完成我的作业。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班的海底地震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像一座海底地震站一样坚定,稳定地迎接挑战。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要像一座海底地震站一样,稳定地承受住各种压力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