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责儆在词典中的解释
jǐng

责儆

拼音zé jǐng

注音ㄗㄜˊ ㄐ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责罚以示警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摘拿顽户》:“奸顽里户,有银不肯先纳。及至临比,始称办有现银未及入柜,亦必责儆。”

基本含义

  • 警戒、警示、警惕、警告。

详细解释

  • 责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责”意为责备、批评,第二个字“儆”意为警告、告诫。责儆的意思是通过批评和警告来提醒他人,使其警戒和警示,以避免犯错或犯错误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责儆常用于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警告他们不要犯错误或犯错。在工作场所、家庭、学校等各种环境中,责儆可以用来教育和引导他人,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故事起源

  • 责儆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韩非子列传》。故事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张严厉的法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他认为,只有通过责备和警告,才能使人们警惕和警戒,从而避免犯错误或犯错。这个故事成为了责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责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第一个字“责”是动词,第二个字“儆”是名词。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通过责备和警告来提醒他人警戒和警示。

例句

  • 1. 我们应该及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责儆,以免再次犯错。2. 老师对学生进行责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3. 父母对孩子进行责儆,希望他们能够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责儆这个成语:将“责”字理解为责备、批评,将“儆”字理解为警告、告诫。可以想象自己在责备和警告别人时的语气和表情,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与责儆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警惕”、“警戒”等。同时,也可以寻找更多关于韩非子和他的思想的内容,深入了解责儆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进行责儆,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家长对我们进行责儆,希望我们能够懂得自己的责任。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进行责儆,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行为。4. 大学生:社会对我们进行责儆,希望我们能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拆字解意

责儆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