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帖
拼音fèng tiē
注音ㄈㄥˋ ㄊ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领取俸禄的凭证。《明史·周忱传》:“京师百官月俸,皆持俸帖赴领 南京 。”
基本含义
- 指官员的俸禄和差旅费。
详细解释
- 俸帖是古代官员的薪饷和差旅费的合称。俸指官员的俸禄,即薪水;帖指差旅费,即出差时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费用。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们的工资和生活费用。也可以用于讨论官员的薪水和差旅费。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官员的俸禄和差旅费都是由政府支付的。因此,俸帖成为了形容官员收入和生活费用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 主语 + 俸帖
例句
- 1. 他的俸帖足够支付他的生活费用。2. 这位官员的俸帖很高,生活过得很富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俸帖”与官员的收入和生活费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官员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的俸禄和差旅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官员薪饷制度,以及官员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爸爸每个月都有一份俸帖。初中生:我们学校的校长每个月领取一份丰厚的俸帖。高中生:政府应该提高官员的俸帖,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