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庇
拼音dǐng bì
注音ㄉㄧㄥˇ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敬辞。大力庇护。 明 鹿善继 《与范鉴田书》:“ 容城 孙生 ,竟借鼎庇,得还故物。”
基本含义
- 指得到庇护或保护。
详细解释
- 鼎是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三足锅,庇指庇护、保护。成语“鼎庇”比喻得到有力的庇护或保护。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得到高层领导或有力人士的庇护,或者在困境中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
故事起源
- 成语“鼎庇”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的故事。昭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君主,他被称为昭公是因为他非常明智公正。昭公在位期间,常常庇护贤能之士,为他们提供保护和支持。因此,后人用“鼎庇”来形容得到高层领导或有力人士的庇护。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具体结构为“鼎 + 庇”。
例句
- 1.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领导的鼎庇,顺利渡过了难关。2. 这个年轻人得到了大公司的鼎庇,迅速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记忆技巧
- 可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鼎庇”。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小鸟,被一只巨大的鼎庇庇护着,感受到了庇护的温暖和安全。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庇护、保护相关的成语,如“庇佑”、“庇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鼎庇,她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中学生:学校的领导给予了我们的社团鼎庇,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3. 大学生:大学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求知的鼎庇。4. 成年人:在职场上,得到上司的鼎庇对于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