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五不取在词典中的解释

五不取

拼音wǔ bù qǔ

注音ㄨˇ ㄅㄨˋ ㄑ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五不娶 ”。古代礼教以为五种家族的女子不能聘娶。《大戴礼记·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王聘珍 解诂:“取读曰娶。逆,谓悖逆。乱,淫乱也。刑人,谓以罪受墨、劓、宫、刖、髠刑者。恶疾,谓瘖、聋、盲、癘、秃、跛、傴,不逮人伦之属也。丧妇长子,谓父丧其妇,其女子年长愆期者也。”子,古亦指女子。《公羊传·庄公二十七年》“曰来归” 汉 何休 注:“妇人有七弃、五不娶……丧妇长女不娶,无教戒也;世有恶疾不娶,弃於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於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女不娶,废人伦也。”

基本含义

  • 指不接受、不采纳、不采取。

详细解释

  • 表示拒绝接受或采取某种观点、建议、意见或行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讨论决策、策略或立场时,表示不同意或拒绝采纳某种提议或建议。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则故事。昭公请教左右的臣子如何处理齐国的外交关系,其中一个臣子说:“国家的外交政策只有五个字:五不取。”这个故事传扬开来,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由五 、不 、取 三个字组成。

例句

  • 1. 我们应该五不取那个提议,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利益。2. 领导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决定五不取这个计划。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发音与“无不去”相联想,表示拒绝或不采纳某种观点或行动。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的成语,可以探索其他与决策、立场相关的成语,如六亲不认、七上八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但我五不取,因为我不喜欢运动。2. 初中生:班长提议为班级组织一次郊游,但大家五不取,因为我们要备考。3. 高中生:老师建议我们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我们五不取,因为我们要备战高考。

拆字解意

五不取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