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菽
拼音dào shū
注音ㄉㄠ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稻和菽。 宋 叶适 《陈益谦挽词》:“舍南巷北水同流,稻菽参差各自谋。” 元 方夔 《晚眺》诗:“依稀风景小羌邨,不欠东屯稻菽园。” 毛泽东 《到韶山》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基本含义
- 稻菽,古代指稻谷和豆类,泛指农作物。比喻人们的生活和谐安定。
详细解释
- 稻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稻”指稻谷,是中国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菽”指豆类,也是中国人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稻菽泛指农作物,代表着人们的生活和谐安定,意味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
使用场景
- 稻菽一词多用于描述社会和谐稳定的状态,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家庭幸福和睦,国家和平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等。
故事起源
- 稻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小雅·稻》。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稻谷和豆类的感激之情,将其比喻为国家的根基和人民的生活来源。后来,稻菽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社会的繁荣和安定。
成语结构
- 稻菽由两个汉字组成,属于形声字。其中,“稻”表示意义,而“菽”则表示音。
例句
- 1. 他们的家庭和睦,生活如稻菽。2. 国家的繁荣和安定是建立在稻菽基础上的。3. 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要共同努力保持稻菽的状态。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稻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稻谷和豆类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就像稻菽一样,稳定和谐。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农业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作物在中国文化和饮食中的重要地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家人人和睦,生活如稻菽。2. 初中生:只有社会稳定和谐,我们才能享受稻菽的幸福生活。3. 高中生:稻菽代表着社会的繁荣和安定,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奋斗。希望这个关于“稻菽”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