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枲
拼音hú xǐ
注音ㄏㄨˊ ㄒ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草名。《尔雅·释草》“菤耳、苓耳” 晋 郭璞 注:“《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形似鼠耳,丛生如盘。”
基本含义
- 指不切实际、不现实的想法或言论。
详细解释
- 胡枲是由“胡”和“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胡指胡言乱语、不切实际的,枲指一种珍贵的木材。胡枲这个成语形容说话或思考时不切实际、不现实,类似于胡言乱语。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或思考时不切实际、不现实的想法或言论。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不切实际行为。
故事起源
- 胡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外物》。故事中,有个人看到一块胡枲木料,以为它是一块可以变成一艘大船的好材料,因此想要把它做成大船。但是胡枲木料虽然珍贵,但并不适合做船,因此他的想法被人们嘲笑为“胡枲之想”。
成语结构
- Subject + 胡枲 + 的 + Noun
例句
- 1. 他总是说一些胡枲的话,没有实际意义。2. 别听他的,他的想法都是胡枲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胡言乱语”和“珍贵木材”的意思,来记忆胡枲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胡枲”相关的成语,如“胡说八道”、“胡思乱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的那些话都是胡枲的,根本不可信。2. 初中生:别听他的,他的想法都是胡枲的,根本不切实际。3. 高中生:他总是在课堂上胡枲,老师都不耐烦听他说了。4. 大学生:他的论文里充满了胡枲的观点,完全没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