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佻
拼音xiān tiāo
注音ㄒㄧㄢ ㄊㄧㄠ
繁体
基本解释
纤巧轻浮。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四:“诗多清警,不落纤佻软媚之习。”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白昼埋头趍鬼窟,书体诡险文纤佻。”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一:“由于他的为诗淫哇纤佻,与正统派不相容,于是称其诗为‘野狐禅’,而诗论遂也连带遭殃了。”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谈举止轻浮、轻佻。
详细解释
- 纤佻一词源自于《诗经·秦风·无衣》,意为轻巧、轻浮。形容人言谈举止轻浮不庄重,举止不稳重,态度不严肃。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人的举止轻浮,不庄重,不稳重,态度不严肃。多用于批评或嘲笑他人言谈举止不得体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纤佻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中,描述了一个无衣之人的形象。在古代社会中,无衣者多为贫困之人,因此,这个形象暗示了无衣之人言谈举止轻浮、不庄重的特点。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纤佻的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的举止纤佻,一点都不庄重。2. 她的言谈举止纤佻,不得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纤细的线与轻飘的羽毛来记忆纤佻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言谈举止轻浮、不庄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言谈举止的成语,如轻佻、轻狂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举止纤佻,老师都不喜欢他。初中生:她平时说话轻佻,不太受同学们的喜欢。高中生:他的纤佻举止让他在同学中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