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侧理纸在词典中的解释
zhǐ

侧理纸

拼音cè lǐ zhǐ

注音ㄘㄜˋ ㄌㄧˇ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省称“ 侧理 ”。纸名。即苔纸。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 南越 所献。后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 宋 王洋 《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 巫女庙 中 尼峡 神。”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 赵谷林 徵君 昱 家藏侧理纸,盖 南越 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鬆而厚,谓之侧理纸。 桓温 问 王右军 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清 周亮工 《与张宗绪》:“竹,而孙,而龙钟,而斧,而沤,而粉泽,凡经三十五手而成侧理,始可供印。”

基本含义

  • 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只能看到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洞察力。

详细解释

  • 侧理纸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指的是一种纸张,只能从侧面看到纸张的表面,无法看到纸张的内部结构和内容。因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的思维局限,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思考和洞察事物的本质。

使用场景

  • 侧理纸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只看到事物表面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对问题的理解浅薄,只看到表面现象而缺乏深入思考和洞察力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关于侧理纸的具体故事起源并不清楚,但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流传已久,用来形容人的思维局限和浅薄的认识。

成语结构

  • 侧理纸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侧理”和一个名词“纸”组成。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像是一个侧理纸,只能看到表面现象。2. 这个人思维狭窄,像是一张侧理纸,无法理解问题的本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侧理纸的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拿着一张侧理纸,只能从侧面看到纸张的表面,无法看到纸张的内部结构。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思维局限和浅薄认识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如“目光短浅”、“见微知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弟弟真是个侧理纸,只会看到玩具的外表,不知道里面的构造。2. 小学生:有些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像是侧理纸,只看到表面现象。3.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能成为侧理纸,只看到问题的表面。4. 高中生:这篇文章有深度,不像一般的侧理纸作品,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和分析。5. 大学生: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只是侧理纸,需要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拆字解意

侧理纸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