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奉
拼音dài fèng
注音ㄉㄞˋ ㄈ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拥戴尊奉。《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正 既还,为 松 称説 先主 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
基本含义
- 指人在受到别人的尊敬、礼遇或赏识时,应该谦虚、恭敬地接受。
详细解释
- 成语“戴奉”由“戴”和“奉”两个字组成。戴,表示戴在头上,引申为接受;奉,表示恭敬地呈上,引申为恭敬地接受。戴奉意味着在被人尊敬、礼遇或赏识时,应该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不可骄傲自满。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教育、礼仪、谦虚谨慎的场合,用以告诫人们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或礼遇时,要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与赵宣子的一次对话。韩非子在赵宣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见解,赵宣子非常赞赏他。韩非子却谦虚地说:“我只是个小学生,还需要多多学习。”这个故事成为“戴奉”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戴”和动词“奉”组成。
例句
- 1. 他在获得奖项后戴奉的态度让人敬佩。2. 领导表扬了他的工作,他戴奉地接受了这个赞扬。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戴奉”与“戴帽子”联想起来,帽子戴在头上,表示接受别人的尊敬和赞扬。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与谦虚、礼仪相关的成语,如“谢恩”、“叩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表扬了我,我戴奉地接受了。2. 初中生:比赛时,队长表扬了我,我戴奉地接受了他的称赞。3. 高中生:老师夸奖了我的作文,我戴奉地接受了这个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