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割
拼音pèi gē
注音ㄆㄟˋ ㄍㄜ
繁体
基本解释
分派;调遣。《北齐书·唐邕传》:“属 周 师来寇,丞相 高阿那肱 率兵赴援, 邕 配割不甚从允,因此有隙。”
基本含义
- 指被迫接受不公平待遇或被剥夺权益。
详细解释
- 成语“配割”是由动词“配”和动词“割”组成的,其中“配”指配给、分配,而“割”则指剥夺、割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待遇或被剥夺权益。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被迫接受不公正待遇的情况,特别是在权益被剥夺的情况下。可以用于描述社会不公、人际关系不平等等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配割”最早出现在明代刘基的《世说新语》一书中,其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晋代的王恭和王戎两兄弟的。王恭是晋武帝的嫡长子,而王戎是晋武帝的庶子。晋武帝为了继承皇位,将王戎剥夺了王位的继承权,这种剥夺被形容为“配割”。这个故事成为了“配割”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被公司配割了一些福利待遇,感到非常失望。2. 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里,很多人都被迫接受了配割的命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配割”这个成语拆解为两个部分,“配”和“割”。可以通过联想“被配给的东西被割走”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割席断交”、“割袍断义”等,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不公平地给了我更多的作业,我感觉被配割了。2. 初中生:我被学校取消了参加运动会的资格,感觉被配割了。3. 高中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无法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感觉被配割了。4. 大学生:由于性别歧视,我在就业中被剥夺了一些机会,感觉被配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