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若
拼音gǒu ruò
注音ㄍㄡˇ ㄖ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苟且,草率马虎。 汉 贾谊 《治安策》:“顽顿亡耻,奊詬亡节,亷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基本含义
- 若是勉强或者草率地做某事
详细解释
- 苟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汉字“苟”意为“勉强”或“草率”,第二个汉字“若”意为“如果”。苟若表示的是一个条件,即如果只是勉强或者草率地去做某事。
使用场景
- 苟若常用于贬义的语境中,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情草率、敷衍了事,没有认真对待。例如,苟若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真正去掌握知识。
故事起源
- 苟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四》:“国以兵为强,以民为财,以地为利。苟民不若兵,民不若财,民不若地,则国不可以常。”这句话意味着如果国家只是勉强维持军队的强大,而不注重民生和经济发展,国家就无法长久存在。后来,这句话的“苟民不若兵”逐渐演变成了成语“苟若”。
成语结构
- 苟若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第一个汉字“苟”是形声字,从“艹”表示植物的部分,声旁是“勾”,表示抓住、勾起的意思;第二个汉字“若”是会意字,上面是“艹”,下面是“女”,表示女子的形象,表示柔弱、软弱的意思。
例句
- 1. 他对工作总是苟若了事,从来不认真对待。2. 她苟若地完成了作业,没有花心思去思考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苟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草地上匆忙地行走,没有花时间去仔细观察周围的美景,只是草率地走过去,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忆苟若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苟若是一个贬义词语,表示草率、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追求专注和认真,避免苟若的态度。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更多关于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苟若地做作业,没有仔细检查答案。2. 初中生:她苟若地背诵单词,没有花时间理解词义。3. 高中生:他苟若地完成了作文,没有认真思考论点和结构。4. 大学生:她苟若地准备考试,只是背诵知识点,没有深入学习。5. 成年人:他苟若地处理工作,只是应付任务,没有真正关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