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正月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ēngyuè

正月

拼音zhēng yuè

注音ㄓㄥ ㄩㄝ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正月 zhēngyuè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明年正月。——《明史》

近义词

  • 元月、一月

英文翻译

  • 1.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the first moon

详细解释

  • 正阳之月。指 夏 历四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毛 传:“正月, 夏 之四月。” 朱熹 集传:“谓之正月者,以纯阳用事,为正阳之月也。”参见“ 正阳 ”。
    原指 中国 古历( 夏 历、 殷 历、 周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夏 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殷 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 周 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 汉 以后仅指 夏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唐 韩愈 《梨花下赠刘师命》诗:“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红楼梦》第二十回:“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 老舍 《离婚》第十一:“从正月到二月初,胜利完全是 李太太 的。”

基本含义

  • 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是一年的开始。

详细解释

  • 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团聚和庆祝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走亲访友、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正月初一也被视为祥瑞吉祥的日子,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好运和幸福。

使用场景

  • 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常常出现在与中国农历新年相关的场景中,如新年联欢晚会、家庭团聚、新年祝福等。

故事起源

  • 正月初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根据传说,古代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每年都会在农历新年的时候出现,吃掉人们的财物和伤害人们。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怕闹声,于是在正月初一的时候,人们开始放鞭炮、贴红纸、挂灯笼等,以驱赶“年”怪兽。这样,正月初一也成为了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成语结构

  • 正月初一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正”、“月”和“初一”。其中,“正”表示正月,即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月”表示月份;“初一”表示一个月的第一天。

例句

  • 1. 今年的正月初一,我们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2. 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我们会去拜访亲戚朋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月初一”与中国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下在正月初一的早晨,家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人们在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的场景中庆祝新年。

延伸学习

  • 如果想深入了解中国农历新年和正月初一的文化背景,可以学习中国春节的习俗、传统食物和庆祝活动等。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中国农历相关的成语,如“大年初一”、“年年有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正月初一,我会去拜访爷爷奶奶和小伙伴们。2. 小学生:正月初一,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3. 初中生:正月初一,我喜欢和朋友们一起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4. 高中生:正月初一,我会给亲戚们拜年,并祝他们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