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纳降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áng

纳降

拼音nà xiáng

注音ㄣㄚˋ ㄒㄧ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纳降 nàxiáng
    [accept the enemy’s surrender] 受降

反义词

  • 投降

英文翻译

  • 1.accept the enemy's surrender

详细解释

  • (1).接受投降。《后汉书·皇甫规传》:“兵势巧便,臣已更之,可不烦方寸之印,尺帛之赐,高可以涤患,下可以纳降。”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酋帅 吐迷度 率众款塞, 太宗 幸 灵武 纳降。”
    (2).投降。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一》:“ 章邯 击杀 市 ,遂围 临济 。 魏王咎 伪使其人纳降而自东。”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城中诸将官,纷纷自往纳降。”《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

基本含义

  • 接受投降,接纳归降。

详细解释

  • 纳降是指接受敌方投降或归顺,表示接纳他人的归降行为,并给予保护和优待。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接受敌方的投降或归顺,也可以用于比喻接受他人的请求或意见。

故事起源

  • 纳降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战争中,当一方军队陷入困境,无法继续抵抗时,会选择向对方投降,这就是纳降。在古代,纳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战争中的强弱对比使得投降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

成语结构

  • 纳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纳”和“降”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在这场战争中,我方成功纳降了大量敌方士兵。2. 政府决定纳降了一些不再抵抗的反叛分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纳降的发音与“拿香”联想起来,想象一个人接过香烟表示接受对方的投降。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纳降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同时期的纳降方式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捉迷藏游戏,我纳降了,因为找不到好的藏身之处。2. 初中生:老师提出的建议很好,我纳降了,决定按照老师的意见改进作文。3. 高中生:历史课上学到,某个朝代的国王纳降了叛乱的将领,为了保全王朝的统治。

拆字解意

纳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