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履险在词典中的解释
xiǎn

履险

拼音lǚ xiǎn

注音ㄌㄩˇ ㄒ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履嶮 ”。身处险境。 晋 孙绰 《庾冰碑》:“履险思夷,处满思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陆机 犯顺履险, 潘岳 乾没取危。”《南史·侯安都传》:“ 周侯 交不择人,而推心过差,居危履嶮,猜防不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溪渡谶》:“工役者日有履险之劳。”

基本含义

  • 履行危险的事情,承担风险或冒险。

详细解释

  • 指自愿承担一定风险或冒险。履险强调主动参与冒险,但并不一定表示不顾后果。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在面临困难、危险或不确定的情况下,敢于接受挑战并积极行动的人。

故事起源

  • 履险的起源并无具体故事,而是从汉代文学作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履危莫敢辞”引申而来。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履为动词,险为名词。

例句

  • 1. 他勇于履险,毅然决定创业。2. 面对困境,我们要勇敢履险,才能迎来新的机遇。3. 只有敢于履险,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履险”与“冒险”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一个人勇敢地踏上一条充满危险的路,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冒险、勇敢相关的成语,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愿意履险去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敢于履险,积极回答问题。3. 高中生: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决定履险去远离家乡求学。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履险”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