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五服在词典中的解释

五服

拼音wǔ fù

注音ㄨˇ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孔 传:“五服,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为方五千里。”又 周 称侯、甸、男、采、卫为五服。见《书·康诰》。
    (2).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 郑玄 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士之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荷旃披毳,安知五服之仪!”
    (3).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孔 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 孔颖达 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
    (4).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 黄麻子 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雪渔 道:‘ 忠烈公 是五服之内的先伯。’”

基本含义

  • 指对死者的服丧规定,即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服饰和礼仪。

详细解释

  • 五服是中国古代对死者的服丧规定,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不同的服饰和礼仪。五服的顺序依次为哀服、大功、小功、征服和末服。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服饰和礼仪要求,用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尊重。

使用场景

  • 五服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死者的服丧规定和礼仪。在古代,人们在亲人去世后会按照五服的规定进行服丧,以示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在现代,五服也可以用来比喻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深切哀悼和表达。

故事起源

  • 五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制。根据《周礼》的记载,五服最早是周朝时期的一种丧葬礼仪。后来,五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

成语结构

  • 五服是一个名词性成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成语或词语的组成部分。

例句

  • 1. 他按照五服的规定,为父亲举办了一场庄重而隆重的葬礼。2. 在传统文化中,五服被视为对逝者的最高敬意和哀悼。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五服的每个时期和对应的服饰和礼仪进行联想记忆。例如,哀服时期可以想象人们穿着黑色的服装,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大功时期可以想象人们穿着白色的服装,表达对逝者功绩的赞扬。小功时期可以想象人们穿着灰色的服装,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征服时期可以想象人们穿着青色的服装,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追忆。末服时期可以想象人们穿着五彩缤纷的服装,表达对逝者的祝福和告别。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和传统文化,了解其他与五服相关的成语和词语,进一步拓展对五服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五服的规定和意义。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同学家里丧失了亲人,他们按照五服的要求进行了服丧。3. 高中生:五服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4. 大学生:通过学习五服,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者的尊重和敬意。

拆字解意

五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