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昬
拼音duò hūn
注音ㄉㄨㄛˋ ㄏㄨㄣ
繁体
基本解释
萎靡不振。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惟是吸烟之辈,陷溺已深,志气无不惰昬,今日安知来日。”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懒散愚昧。
详细解释
- 惰昬是由“惰”和“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惰指懒散,昬指愚昧。惰昬形容一个人懒散不努力,同时也愚昧无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懒散又愚昧,缺乏进取心和知识。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的懒惰和无知。
故事起源
- 惰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是汉代刘安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成语和寓言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人因为懒散愚昧而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成语结构
- 惰昬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学生整天游手好闲,真是惰昬之极。2. 他对任何新知识都不感兴趣,真是一副惰昬的样子。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懒散愚昧的人来记忆这个成语。将“惰”和“昬”这两个字形象化,想象一个懒散的人躺在床上,愚昧地看着天花板。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懒散和愚昧相关的成语,如“惰性”、“昏庸”等,可以扩大对这些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学习,真是太惰昬了。2. 初中生:老师讲了这么多次了,你还不懂,真是太惰昬了。3. 高中生:他一点都不积极进取,真是太惰昬了。4. 大学生:他对这个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真是太惰昬了。5. 成年人:他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真是太惰昬了。